从“心”出发 护航成长
今年春季学期伊始,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康乐县教育局收到了一份特殊“大礼包”——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义务教育心理健康监测数据显示:2024年,该县10所中学的300名八年级学生参测,14.3%的学生积极自我水平高于全省均值5.4个百分点,等级为“5星”;18.1%的学生积极人际水平高于全省均值7.8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均值0.2个百分点……
“学生出现的诸多问题,背后均有心理诱因。心理健康是学生读好书、上好学的必要前提。”康乐县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丁立荣说,结合本土实情,要制定适合本土学生且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解决方案,全方位守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自上而下,为学生心灵成长筑牢根基
几年前,康乐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状况不容乐观:全县中小学虽然都设有心理咨询室,但因缺乏专业团队支撑,未能充分发挥心理咨询室应有的作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因缺乏系统性规划,没有形成合力……
为此,教育系统迅速行动,成立以局长为组长、相关工作人员为成员的项目领导小组,并详细分工,力求从顶层设计上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坚实保障。同时,聘任康乐县第一中学专职心理健康教师钟玉芳为负责人,遴选全县11位优秀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成员,组建康乐县心理健康教育核心团队。
经过项目领导小组和专家团队多次深入讨论,最终决定以“心理健康教育核心团队进校园”为抓手开展工作。由此,康乐县以全县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中职学校师生为服务对象,在各学校(园)全面开展心理健康辅导与讲座,大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为学生心灵成长筑牢根基。
全面铺开,实现学校服务全覆盖
团队率先在城东小学、新治街小学、城北学校等学生人数较多的学校开展试点工作。随着工作持续推进,该县于2023年3月正式印发《康乐县心理健康教育核心团队进校园服务项目实施方案》,涵盖心理健康测评档案、团体心理辅导、留守儿童心理辅导、心理危机干预等11个项目,并从城区试点拓展至各学区,实现县域内目标学校(园)服务全覆盖。
专家团队通过深入调研,梳理出中小学常见的厌学逃学、网络成瘾、抑郁焦虑、人际关系等突出问题,将其专题化、课题化,并以专题讲座的形式深入课堂。截至目前,全县已开展66场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讲座,惠及27000人次师生。
与此同时,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全县铺开,各学校依托心理健康咨询室成立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和留守儿童之家,选派专业教师担任辅导员,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建立详细的学生工作台账。
此外,特色活动的开展也将这项工作推向高潮——今年3月21日,康乐县乡村儿童书信笔友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通过整合各方资源,让群团组织、学校、公益机构协同合力,提升学生关爱保护“三预”能力,为乡村儿童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环境。
四级联动,形成家校育人合力
为打造一支业务精湛、素质过硬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康乐县通过四级联动的心理教师培养机制,构建起“金字塔式”的心理教师队伍体系。同时,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类高水平、专业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
康乐县胭脂中学校长马春清回忆说:“学校从最初没有心理健康教师,再到如今配备不少专职心理教师,教师素养有很大提升,为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也更专业了。”
康乐县还鼓励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研活动,发挥骨干教师示范引领作用。如今,教师们定期齐聚一堂,分享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案例,共同探讨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已成为常态。
同时,各学校通过家长学校、专题讲座、不定期家访、励志教育宣讲等方式,积极邀请家长参与心理健康教育,使家长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校外力量,形成了家校育人合力。
“今后,我县将持续搭建学校、家庭、社会紧密联动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体系,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温暖和谐的环境中茁壮成长。”丁立荣说。(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尹晓军 通讯员 马绮徽)
作者:马绮徽 尹晓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