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前,昆明新型共享助力车将补齐头盔
自8月9日起,在昆明市城市管理局的组织实施下,运营企业在昆明市主城区投放了6000辆新型共享助力测试车辆。经过20天的测试,投入测试的车辆在为市民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出现了头盔缺失、精准停放功能实施不到位等问题。8月27日,市城市管理局结合近期车辆运营测试情况及相关问题,邀请三家运营企业进行座谈,明确要求三家企业需在9月3日前完成所有缺失头盔的补齐工作。

9月3日前
完成测试车辆头盔补齐
此前,首批投入的测试车辆除了在车型方面进行了相应调整,提高市民骑行的舒适性外,还出于后期增强共享车辆管理及安全性等因素,增加了“摘盔断电”“姿态识别”精准停放等功能的测试。但目前经过近20天的测试,新科技固然在秩序和管理方面增加了一些便利,但测试期间也暴露出不少问题。
“之前说的是戴头盔通电、摘除头盔断电,但实际操作起来头盔提在手里也能骑行。”“要识别姿态才能停车,但实际上停放也没有那么多要求。”“刚开始测试时有头盔的车比较多,但最近感觉很多车辆的头盔都不见了,不知道怎么回事。”
针对市民提出的相关问题,市城市管理局在收集整理后也在座谈会上向三家运营企业进行了反馈。针对近期的头盔缺失问题,三家运营企业表示目前部分头盔受到系统适配、雨水等影响,出现了无法有效识别“戴盔”情况的问题,部分头盔正在进行返场调试,还有部分头盔也有被用户带走的情况,目前也在持续补充之中。“我们将在9月3日前完成头盔的调试、补充,继续开展戴盔通电的相关测试工作,也希望市民可以出于自身安全考虑,佩戴头盔骑行,一起慢慢养成骑行佩戴头盔的习惯。我们也会在维护头盔卫生等方面继续思考更有效更方便市民的方案。”运营企业方工作人员回应。

针对车辆不需要姿态识别即可停放的问题,运营企业方代表介绍,此次投入测试的车辆可以依托停车点位上设置的RFID射频感应停车设施实现姿态识别,完成精准停放的尝试。但由于安装RFID射频感应停车设施所需经费及工程量都较大,目前“姿态识别”这一功能处于小范围试点阶段,试点区域则主要集中在滇池路和广福路的149个停车框900余个点位,后期待测试结束、总结相关经验后,才会逐步推广到全市约20000个停车框内。“目前该项功能还处于小范围的试点区域内,希望市民再给我们一些时间来进行调整。”运营方工作人员说。
5月至今
已完成7万辆违投车辆清理
在座谈会现场,除了对近期测试的一些问题要求企业方面给出时间节点及时调整外,针对运营企业的违投车辆清理等问题,市城市管理局也再次进行了督促和提醒。各家运营企业也承诺,将发挥自己的主体责任,尽快完成违投车辆清理。
“对各家共享车辆运营企业违规投放车辆,主管部门也一直在持续开展清理工作。今年5月以来,市城市管理局已完成7万辆违规投放车辆的清理,该项工作也会一直持续进行。”市城市管理局相关处室负责人介绍。“违投车辆”指的既是各家运营企业没有上牌的共享车辆,也包括投放的非测试新车型车辆。还包括没有向主管部门报备便进行投放的各类共享车辆。“近期我们也注意到市面上有部分未报备的共享车辆也在尝试进行车辆的投放,我们也在持续对这批违投车辆进行清理。”

该负责人呼吁,由于共享车辆流动性大,主管部门有时无法及时发现违投车辆,为共同维护好城市秩序,也欢迎广大市民在发现违投车辆时通过12345热线、“网格昆明”等方式上报,主管部门收到线索后将及时开展清理工作。“由于部分违投车辆缺乏监管,也建议市民谨慎使用,尽量选择有车牌的车辆进行骑行。”
来源 都市时报
责任编辑 何丹
责任校对 杨飏
主编 严云
终审 编委 曹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