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寻觅南阳老行当丨百余道工序,成就古法制作毛笔的百年老字号——匠心凝毫尖 书写“一笔”传奇

    笔、墨、纸、砚,被誉为我国古代文人书房中的四大瑰宝,见证了无数文人雅士的才情与智慧。无数文人墨客以毛笔为媒介,创作出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的诗词佳作及书画艺术珍品。那么,承载着如此重要文化使命的书写工具——毛笔,其制作过程究竟是怎样的呢?4月13日,记者走进卧龙区潦河镇辛店村的赵氏笔庄,见到了78岁的毛

  • 探访雄安“创富工坊”:“生态馈赠”变富民资源

      午后的阳光照在白洋淀碧波荡漾的水面上,村民带着家养鸬鹚乘渔船向淀中驶去。淀边,新鲜的蒲草正在春天拔节生长。  在河北雄安新区安新县赵北口镇的淀边村杨庄子村,成捆的金黄蒲草是村民们记忆中的生活底色,蒲草编织是这里世代相传的传统手艺,但这份“生态馈赠”曾因产业化缺失难以造福于民。  “过去家家户户都

  • 64年坚守!慈溪坎墩老街最后一位揫桶匠

    斑驳的石板路蜿蜒在慈溪的坎墩老街,时光仿佛在这里放慢了脚步。在老街396号,一间古朴的老屋里,76岁的揫桶匠胡和朗,正用布满老茧的双手,编织着一段跨越64载的匠心传奇,他宛如一位执着的文化守护者,在岁月长河中坚守着渐渐沉寂的揫桶技艺。走进老屋,一股淡淡的木香裹挟着岁月的气息扑面而来。常来串门的老街坊

  • 青绣,一头是过去一头是未来 本报记者 咸文静

    跟着祖辈学会的一门老手艺,如何结出优质产品的“新果子”?这个问题,也许有很多答案。扎根传统、与时俱进……每一点都是一篇大文章。听完陈玉秀的故事,我发现,青绣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如何走得更远、走得更好。采访中,陈玉秀反复提到一个词:市场。从开始创业到成立工作室再到成立公司,“马莲花”的发展历程,也许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