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郊村落演绎新时代“田园变奏曲”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6 11:05:00    

这个春天,津沽大地正悄然书写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故事。

  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一场静水深流式的改变正在发生。在这里,土地不再只是生产的载体,而是成为创意的画布;作物不再只是收获的对象,更是化作文化的符号。

  随着我市大力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传统的农耕文明与现代的文旅思维碰撞融合,“农业+文旅”的产业融合,让村庄焕发新生;“生态+体验”的创意开发,使沃野重获生机。津郊已成为人们心中的“诗与远方”、生产快乐的七彩田园。

  李大人庄村:西红柿村快乐“番”倍

  “五一”假期,武清区河北屯镇第四届西红柿丰收节在李大人庄村欢快的锣鼓声中拉开帷幕,空气中飘散着西红柿特有的清香。

  “这草莓西红柿酸甜可口,汁水饱满,一定要多买几箱带回去!”来自北京的游客张女士一边品尝一边赞叹。据统计,5月1日至3日,当地吸引游客4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22万元。

  这个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如今因种植西红柿焕发出新的风采。“我们村是盐碱地,土质特别适合种西红柿,种出来的果子口感好!”村党支部书记张姜男说,6年前,在镇里的大力支持下,村里开始尝试西红柿种植。目前,全村已建成500亩专业种植基地,年产优质西红柿1000吨,采用“农业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订单生产,一亩地收入能达到10万元。

  李大人庄村将西红柿种出了名堂,可这个小村庄并不甘于只种西红柿。从2022年起,李大人庄村推出西红柿丰收节,把西红柿产业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一颗小小的西红柿带火了小村庄。

  本届西红柿丰收节精心打造了农产品展销、非遗体验、亲子娱乐等综合性文旅活动。漫步村庄,美食文化广场已成了欢乐的海洋。锣鼓声、欢笑声、叫卖声此起彼伏。摊位上的西红柿、奶油黄瓜、红瑶蜜薯、雍阳贡酒、杨村糕干等产品琳琅满目,吸引不少游客驻足购买。据统计,5月1日至3日,特色农产品销售额突破5万元。

  大美亲子乐园里,一座西红柿造型的滑梯成了新晋“打卡点”。乐园里到处都是孩子们奔跑的身影,整个村子显得生机勃勃。除此之外,番茄攀爬、蹦蹦云、小金瓜秋千游乐设施旁也热闹非凡,孩子们沉浸其中,欢笑声浪一波接着一波,在乐园上空回荡。

  精彩还不止于此,马戏团的表演让观众们不时发出惊叹。空中吊环演员以吊环为轴,快速旋转起来,在空中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

  活动现场还特别设置了非遗代表性项目体验区。在四方馆内,扎染、掐丝珐琅、糖画、古法合香等传统技艺吸引游客驻足体验。“亲手制作扎染手帕,既有趣又有纪念意义。”游客李先生说。

  夜幕降临,大棚里的补光灯与民宿区的灯光交相辉映,照亮了这个因一颗小西红柿而焕发新生的古老村庄。从盐碱地到“金土地”,李大人庄村正书写着乡村振兴的生动篇章。

  潮白河畔“趣”露营

  春日的潮白河畔,繁花似锦,绿草如茵。昨日清晨,位于宝坻区郝各庄镇十四户村内的“潮白河自在营地”早已被欢声笑语填满。营地入口处,游客们笑语盈盈,迫不及待地奔赴这场与自然的约会。

  “潮白河自在营地”是宝坻区推动潮白河两岸风生水起的生态旅游节点,是郝各庄镇“党建+小产业”推动文旅融合的实践成果。“依托潮白河入津第一湾‘玉带环腰’的天然优势,我们利用16.5亩河滩地,临时规划出特色帐篷、野奢天幕、自搭营地三大核心区域。”郝各庄镇党委书记李铎介绍,十四户村党支部牵头成立强村富民公司,引进社会资本投资,村集体以劳务入股,不仅为周边农户提供20余个就业岗位,更构建起“营地引流—村民就业—集体增收”的良性循环。

  走进营地,多元场景精彩纷呈。特色帐篷区内,双峰天幕帐篷宽敞通透,亲友们围坐在一起谈笑风生;造型吸睛的帐篷,成为年轻人争相拍照的热门地;配备舒适床铺的充气帐篷,让露营充满居家的温馨。野奢天幕区里,精致的桌椅摆放整齐,烤肉香与茶香交织。自搭营地区域,河畔观景位、开阔草地,为露营爱好者提供了多样选择。“一进来就感觉活力满满,到处都是欢乐的氛围,来这里过假期,太合心意啦!”来自河西区的李女士开心地说。

  非遗体验更是营地的一大亮点。在漆扇制作区,体验者专注地调色、上漆;古法扎染区里,白坯布经过折叠、捆扎、染色,绽放出独一无二的图案;掐丝沙画区,金丝勾勒、彩沙填充,精美的簪子在指尖逐渐成型。

  美食与游乐同样“圈粉”无数。餐饮区里,潮白河鲤鱼鲜嫩可口,皮薄馅大的肉饼香气扑鼻,酸辣开胃的捞汁小海鲜令人垂涎欲滴,即便铁锅炖需预订,依然供不应求。儿童游乐区内,喂养萌兔、钓小鱼、决明子沙坑等项目,让孩子们沉浸其中,笑声不断。数据显示,“五一”假期首日营地接待游客超600人次,其中北京游客占20%,天津市区游客占30%,京津冀协同引流效应显著。

  据悉,营地后续还将完善相关设施,并推出更多特色活动。这片潮白河畔的露营胜地,正成为京津冀游客休闲度假的“心头好”。

  山环水绕气象新 蓟州花海漾金波

  五月的微风掠过燕山南麓,将蓟州区的如茵绿草点染成流动的金色“海洋”。“五一”假期,众多游客沉醉于这里的花田小径,悠然自得于恬美的山水间。

  “妈妈快来看!这朵花好漂亮!”五岁的小萌萌拉着妈妈的手踮脚指向花丛,粉裙摆上还沾着金黄花粉。花径深处,几名身着汉服的姑娘手持团扇正摆着造型,快门声声定格着“人比黄花俏”的瞬间。

  蓟州区穿芳峪镇大巨各庄的紫云水岸香草园,百亩园区处处花草,今年满园都是人们喜爱的油菜花,假期里引来众多游人。

  耳边“咔嚓”声此起彼伏,原来是摄影发烧友小张指导朋友们调整相机参数。“我提醒他们注意逆光时的色温,要让花瓣透出琥珀光。”他擦拭着镜头上沾着的花粉笑着说,“去年拍薰衣草,前年拍马鞭草,今年这满目金黄像极了凡·高的调色盘。”

  “五一”假期,这里用绚丽灿烂的金色写意,为七彩田园的画卷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花草的清香,被暮春的山风吹过黄崖关长城,裹挟着旋入下营镇前干涧村的谷地,村里的热门“打卡地”前兵度假营地里咖啡飘香。

  午后,阳光斜照在野花丛生的草坪上,几位游客围坐在茶桌旁,伴着微风聊天。不远处,孩子们正用野花给宠物边牧犬编项圈,粉紫相间的花环让小狗也有了奇妙的萌感,扑向飞盘的身影带来了欢笑连连。

  营地主理人刘文乐介绍,假期里每天能接待游客300至400人,除了住宿的客人,还有很多人来这边烧烤、露营、喝咖啡。

  这个“五一”假期,度假营地里奏响带着金属质感的自然和弦。(记者 张立平 杜洋洋 徐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