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樊雪婧 通讯员 李军 侯嘉伟虚拟与现实交织,过去与现在对话,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接力,在栩栩如生中,跃然于屏上。今年清明节期间,一条《穿越时空AI解码红旗渠基因》短视频引发关注。作品巧妙运用AI技术重构红色记忆,以新颖的视听语言令人眼前一亮,收获了一大波年轻粉丝浏览、点赞、留言和转
6月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发布《关于全面推进分娩镇痛工作的通知》,推动综合医院、妇产专科医院、妇幼保健机构等提供产科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广泛开展分娩镇痛服务。提出——到2025年底,开展产科医疗服务的三级医疗机构全部能够提供分娩镇痛服务;到2027年,开展产科医疗服务的二级以
有人说:“未来10年,机器人数量或将超过人类。”近来,人形机器人赛道持续升温,广汽集团、小鹏汽车、比亚迪等多家车企加速布局这一前沿领域。近日,人形机器人概念走强,逾30只个股涨逾9%。在这场科技浪潮中,机器人的场景化应用已从技术竞赛升级为城市产业生态的全面比拼。作为西部“制造重镇”,重庆前不久发布了
■要把握好自身的节奏,加强对数字技术赋能个性化学习的效果评估,时刻关注其有没有偏离教育的基本愿景■学校要练好教育的基本功,要明白技术赋能是建立在教师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与教学经验之上的今天的时代,不仅要考虑数字技术如何为教育赋能,更要思考教育怎么为技术赋魂,即要让技术真正为人的成长服务,帮助每个孩子发
原标题:高校开展实地调研为AI赋能康养产业建言献策——(引题)“AI+康养”打开养老行业发展新空间(主题)中工网讯(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李昱霖)为推动人工智能与康养产业深度融合,探索“AI+康养”服务的创新模式与实践路径,近日,唐山师范学院《数康智惠》团队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前往唐山、天津等地对相
科技感满满,产业对接密集,中外智慧碰撞……7月2日,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开幕。来自50多个国家以及世界贸易组织等多个国际组织的嘉宾齐聚北京,共赴这场“数字之约”。2024年,中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10%左右,数字经济规模稳居世界第二。以大会为窗口,人们看到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蓬勃势
近日,东营职业学院师生共创团队成功研发出新型反应釜技术,通过创新设计解决了化工生产中常见的换热效率不足、釜内结焦结蜡等长期难题。该技术已在合作企业完成多轮试验验证,显著提升了设备运行稳定性与能效表现,为行业技术升级提供了新思路。破解换热不足难题,夹套环形导流板显效传统反应釜因结构局限性,易出现热量分
“咱们选引的陇薯红1号、陇20、陇23等马铃薯新品种及优质玉米品种,较传统品种平均增产20%—30%,抗旱性提升15%,病虫害发生率降低10%,效果还是比较显著……”近日,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专家团队在静宁县曹务镇“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调研时,大家讨论中说。这是省级专家齐聚静宁田间地
深夜,我像往常一样刷着短视频。耳机里忽然响起一段陌生的旋律,配着海浪拍岸的画面,安静、柔和。一开始,我并没有太在意,直到歌手的声音响起,我瞬间停下了手指滑动的动作,那分明是李健的声音。他唱得一如既往地温柔,只是歌词略带“网感”,不像他以往的风格,也少了几分诗意。但我没有多想,反而被深深吸引。那一晚,
时代报告讯(记者 张华征 校福庆 通讯员 校璐正) 5月10日,河南豫鲁新材料科技集团迎来重要交流合作契机。董事长刘继臣在集团总部热情接待了由郑州航空港区建设局副局长李勇带队,市政科科长李世丞,市政设计院、省规划院、中天设计院设计负责人,科创集团副总经理连冠,以及广晟公司李振兴、李红杰等组成的考察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