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水全民总动员向花蚊“开战”,屋顶成灭蚊主战场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9 20:47:00    

7月19日,里水镇全民总动员掀起了一场以清理蚊媒孳生地为重点的爱国卫生运动。为有效防控蚊媒传染病,里水镇机关、各村(社区)工作人员全员取消休假,深入居民区开展清积水、灭蚊虫。此次行动以“屋顶为主战场”,通过制高点观察,查找卫生死角,创新“上屋顶,炮打蚊”工作模式,确保此次攻坚战取得实效。

全民总动员,向花蚊“开炮”

夏季是蚊虫繁殖的高峰期,白纹伊蚊(俗称“花蚊”)作为基孔肯雅热、登革热等疾病的主要传播媒介,防控工作刻不容缓。里水镇高度重视,迅速部署,要求各村(社区)以屋顶、阳台等高空区域为重点,全面排查积水隐患。

“蚊虫孳生离不开积水,而屋顶、阳台往往是容易被忽视的盲区。”里水镇镇长余海生表示。在梦汇尚城8楼阳台检查时,他发现公共绿化区域的盆栽托盘、闲置容器中仍有少量积水,立即要求管理方加以整改,并强调:“防控蚊虫不能只盯着地面,高楼层的积水也要关注,必须做到清理无死角。”

里水镇镇长余海生要求重点关注高楼层积水这方面的防控盲区

“登高”排查,“人防+技防”精准打击蚊虫孳生地

为确保行动高效精准,里水镇创新工作方法,利用辖区制高点进行全方位巡查。新兴社区组织工作人员和物业小区的物管登上辖区的高楼,俯瞰居民区屋顶,发现积水点后立即上门清理,同时提醒居民收好瓶罐,避免积水再生,杜绝蚊媒隐患。

新兴社区工作人员在居民楼顶清积水

除了小区的楼顶、平台之外,同声社区将地下车库列为社区防蚊灭蚊工作的薄弱环节和重点风险区域。社区多措并举、精准发力,全面排查小区的集水井、排水沟、设备间角落、地面凹陷处等角落,及时清理各类无用的积水容器、垃圾杂物。疏通维护排水管道、地漏,确保排水畅通,清除一切可能形成积水的隐患。社区还对功能性积水(如必须存在的集水井),采取严格防蚊措施,如悬挂药包、投放药物。

同声社区工作人员在居民楼顶清积水

同声社区工作人员清理地下车库防控区域

甘蕉社区则通过“人防+技防”双管齐下的模式,有效阻断蚊媒传播途径。在技防方面,社区引入无人机高空巡查技术,对居民区闲置房屋、天台等人工难以全面覆盖的区域进行精准勘查,通过高清摄像实时识别积水容器、低洼积水点等蚊虫孳生隐患,大幅提升排查效率。同时配合人工网格员实地清理和宣教,形成“空中监测+地面处置”的闭环管理,实现防控无死角。这一举措既解决了传统入户排查的盲区问题,又以科技手段推动社区公共卫生治理的智能化升级。

甘蕉社区工作人员通过无人机开展高空巡查

甘蕉社区工作人员通过无人机开展高空巡查

金利社区联同镇挂钩办、社区工作人员及青年志愿者分批入户派发宣传单张、清倒积水、整治环境卫生,有针对性地开展清除蚊虫孳生地等防蚊灭蚊行动。重点关注主次干道、公园、绿地、垃圾中转站、下水道等关键区域,同时清洁各类容器、沟渠及下水道积水共计50多处,发动群众主动开展家庭大扫除,清洁室内和庭院积水,提高居民防控意识,形成群防群控的有利局面。

金利社区工作人员清理积水

洲村社区联合镇挂钩直联团队,组织村民代表、党员、志愿者开展爱国卫生专项行动,筑牢社区健康防线。通过翻盆倒罐、清理淤泥、疏通沟渠等方式,累计清除积水隐患300处,从源头切断蚊虫孳生链条。

洲村社区居民积极配合,自觉清理楼顶的积水

经统计,7月19日,里水镇40个村(社区)参加爱国卫生人数1025人。共清除孳生地525处,闲置屋地302处,检查屋顶楼顶户数953户,清理屋顶楼顶391处。这次专项行动充分展现了里水镇在公共卫生治理上的高效执行力。通过“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的模式,以科学方法精准灭蚊,努力为市民营造一个更安全、更健康的居住环境。

文/南海融媒记者 谭兆良

图/南海融媒记者 赵汝晴

视频/南海融媒记者 赵汝晴 谭兆良

通讯员 里水卫健